傣家竹樓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。下層高約七八尺,四無遮攔,牛馬拴束于柱上。上層近梯處有一露臺,轉進為長形大房,用竹籬隔出主人臥室并兼重要錢物存儲處;其余為一大敞間,屋頂不甚高,兩邊傾斜,屋檐及于樓板,一般無窗。若屋檐稍高則兩側開有小窗,后面開一門。樓中央是一個火塘,日夜燃燒不熄。屋頂用茅草鋪蓋,
梁柱門窗樓板全部用竹制成。
傣族地區盛產竹材,許多住宅用竹子建造,粗竹子做骨架,竹編篾子做墻體,樓板或用竹篾,或用木板,屋頂鋪草,主柱有24條。
傣族居住在熱帶、亞熱帶地區,村落都在
平壩近水之處,小溪之畔大河兩岸,湖沼四周,凡翠竹圍繞,綠樹成蔭的處所,必定有
傣族村寨。所以還保留著大的寨子集居兩三百戶人家,小的村落只有一二十人家。房子都是單幢,四周有空地,各人家自成院落。
云南西部的傣族地區,多土墻房,正房一般隔為三間,中間是客廳、兩邊是臥室,這是受漢人影響,已非傳統傣族住房;云南南部的傣族地區則完全是竹樓木架,樓上住人,樓下放雜物,式樣近似一大帳篷。顯貴的住宅,多用珍貴木材,式樣仍似竹樓,只略高大,不鋪茅草而改用瓦來蓋頂。
西雙版納境內,傣族自己能燒瓦,瓦如魚鱗,三寸見方,薄僅二三分,每瓦之一方有一鉤,先于屋頂椽子上橫釘竹條,每條間兩寸許,將瓦掛竹條上,如魚鱗狀,不再加灰固,故傣族屋頂是不能攀登的,若瓦破爛需要更換,只須在椽子下伸手將破瓦除下,再將新瓦勾上就可。凡住此類房屋的,便算是村中的大戶了,就是車里宣慰衙門,建筑式樣也不過如此,只是面積較一般傣族民間的木樓大得多,全樓用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架成,長十余文,闊七八丈,樓上隔為大小若干間屋,四周有走廊,但不開窗,故黑暗無光,樓下空無遮欄,只見整齊的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排列著,任牛馬豬雞自由地在其中活動,這就是傣族最局統治者的官衙兼住宅了。這種上面住人下面養牛馬的屋子,在西南邊區中普遍可以見到,下層多用大石或泥土筑為墻壁。
傣族的竹樓,下層四面空曠,每晨當牛馬出欄時,便將糞便清除,使整日陽光照射,住位于上層的人,不致被穢(hui)氣熏蒸。傣家竹樓通風很好,冬暖夏涼。屋里的家具非常簡單,竹制者最多,凡是桌、椅、床、箱、籠、筐,都全是用竹制成。家家有簡單的被和帳,偶然也見有緬甸輸入的毛氈,鉛鐵等器,農具和鍋刀都僅有用著的一套,少見有多余者,陶制具也很普遍,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紋都具
地方色彩。傣家竹樓大都倚山傍水;村外榕樹蔽天,氣根低垂;村內竹樓鱗次櫛比,竹籬環繞,隱蔽在綠蔭叢中。
我有話要說 已有34條評論,共2006人參與